甘孜日報 2019年02月13日
◎馮源
“莫笑農(nóng)家臘酒渾,豐年留客足雞豚。山重水復(fù)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?!被驁F圓歡宴,或出游賞景,勤勞的中國人,在春節(jié)這一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里,以各種方式歡慶佳節(jié),分享收獲。
據(jù)傳統(tǒng)說法,五谷大熟,為大有年。大有年,豐收的年歲;大有年,人們的憧憬。
多少年來,“大有”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辛勤耕耘,也造就了中華兒女勤勞務(wù)實的秉性。如今火遍全球的“種菜天賦”或是戲言,而沃野千里、梯田層疊卻確確實實來自胼手胝足的開墾;津梁通衢、高樓大廈更是實干興邦的見證。新中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成就,就是中國人民勤勞、智慧與汗水的凝結(jié)。我們不指望恩賜和施舍,只相信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”。
新年伊始,歲在己亥。在鴉片戰(zhàn)爭前的己亥年,詩人龔自珍寫下了充滿憂患意識的300余首《己亥雜詩》。而在新的己亥年,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。三甲子的國運變遷昭示著我們,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,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,需要付出何等艱辛的努力,而一旦走上這條康莊大道,又會寫就何等壯麗的詩篇。
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。春節(jié)過后,我們又將背上行囊,邁出家門,走進春天,播撒希望。春天會有喜人的東風(fēng)化雨,也有惱人的乍暖還寒。但是,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將生發(fā)出磅礴的動力。只要我們凝心聚力,同心同德,抓住機遇,一步一個腳印,做好自己的事,就一定能夠收獲豐碩的果實,“不違農(nóng)時,谷不可勝食也”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