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9年08月21日
我和祖國共成長
我的童年 瘦弱不堪回首
我是一個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人,用那時的話說,是生在新中國、長在紅旗下的一代,盡管不與共和國同齡,但與祖國共成長,始終家國如一,同悲同喜。
我的童年是七十年代,從開始記事以來,除了純真,其它好像沒什么特別美好的東西留存腦際,相反,那些農(nóng)村艱苦的生活場景倒是記憶猶新。那時有一些獨具時代特色的名詞,諸如:人民公社、糧票、布票等等。那時的農(nóng)村生產(chǎn)生活條件極其艱難,家中能把玉米當主糧而且四季不斷也是件不容易的事,手電筒是那個年代多數(shù)家庭唯一的電器。應該說,那時的國和家都處于特殊困難時期,國家經(jīng)濟如孩童時的我,瘦弱無力,不堪回首。
我的青春 祖國揚帆起航
我的青春,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這段時間,從求學到參加工作,前后也就十來年時間。那時的我因年輕不明事理,沒有足夠的努力,所以只考上一所林業(yè)技工學校,參加工作時是一名林業(yè)技工。工作與青山為伍,植樹造林,守護青山。但也就是這十來年里,人們的生產(chǎn)生活像破冰般有了大的變化,國道318線由風吹塵土漫天飛的土路變成了柏油路;人們的生活一天一天變得不再清苦,白米飯、白面粉基本取代了過去的玉米面;那時,富裕家庭的標準是“三轉(zhuǎn)一響”(三轉(zhuǎn)指:自行車、手表、縫紉機,一響指收音機);后來,電也逐步在農(nóng)村普及,電視、vcd播放機、路邊插卡電話亭、傳呼機等前所未有過的新事物逐漸在農(nóng)村出現(xiàn);再后來,摩托車、汽車也如同尋常家用電器走進了千家萬戶。我也在工作幾年后,有了第一個交通工具,一輛250CC的摩托車,我的生活跟隨著祖國的發(fā)展,也在一天天變好。
我的青春歲月,也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(shè)計師鄧小平帶領(lǐng)全國人民致力于改革開放、以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為中心的時候,可以說這時的祖國如一艘巨輪正離岸揚帆、起航駛向廣闊大海,身邊的變化都是它帶給的福音。
我的中年,國家興盛輝煌
古人講: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?!蔽以诓饺胫心陼r,結(jié)識了一些良師益友,因他們的出現(xiàn)和組織的培養(yǎng),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。再后來,我自學了電腦,開始了寫作,學會了開車,加之黨員的責任和使命,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林業(yè)工人一步步成長為一名活躍在宣傳工作前沿的組工干部。期間,自己也有了更新?lián)Q代的交通工具:一輛轎車。
2015年,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(zhàn)略,我被安排到瀘定縣椒子坪村任第一書記,擔負起帶領(lǐng)全村脫貧摘帽的時代重任。椒子坪村是國家級貧困縣里的貧困村,也是個高半山少數(shù)民族彝族村。面臨困難我沒有氣餒,在大山里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,我和村兩委干部翻山越嶺,與父老鄉(xiāng)攻堅克難共成長,如期完成全村的脫貧摘帽任務,團隊的工作最終得到省和國家相關(guān)部門的檢驗認可。
這個時期,我們的工作生活早已今非昔比。飲食,早已從過去的吃飽過渡到吃好、吃健康、吃文化;交通,已通高速,并向多條高速和高鐵延伸,私家車和過去的自行車一樣幾乎家家都有;通訊,已由過去的座機、傳呼機、黑白手機到現(xiàn)在的智能手機;進入數(shù)字時代,網(wǎng)絡(luò)也由過去的1G,逐步升級到2G、3G、4G,現(xiàn)在又即將開通5G;購物支付全球通還不用現(xiàn)金;國家已發(fā)展到上可九天攬月,下可五洋捉鱉的高度;外交,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……家國變化日新月異,不勝枚舉。
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,國家興盛成就輝煌,家國情懷如影視畫卷,無不映射出我與祖國的共成長,興奮感慨之余,唯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(xiàn)。瀘定縣委組織部 王可富
最新消息